前兩天,好不容易抽出一點時間去逛商場,剛準備坐下休息會兒,一個小男孩跑過來直接搶了座位,我也只好無奈坐到旁邊去了。過了沒多久,他的媽媽過來了,孩子突然就又哭又鬧,接下來是母子兩人的一段對話:
「哎呀!你能不能別哭了,這裡這麼多人呢!你吵到別人多不好!」
「那你抱抱我!我都走累了!」
「你都六歲了!是一個小男子漢了!過幾年都該娶媳婦了!」
「我不!長大後我要娶媽媽!」
「好好好!走吧!咱們回家吧!」
……
當時我聽到這個小男孩說要娶自己的媽媽,確實非常吃驚,一個才六歲的孩子,竟然想著娶自己的媽媽,這是不是有點太荒唐了呢?回去後,我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開始去查閱一些資料,看能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終於,我在一些相關文獻上查到了,這種現象叫做「俄狄浦斯情結」!一、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又叫「戀母情結」,後統指幼兒對異性父母的依戀、親近,而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複合情緒。相傳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子因應驗一個神諭,無意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弗洛伊德藉此論證兒童性心理的特徵。
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男孩戀母,女孩戀父,並仇視父母的另一半」。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俄狄浦斯情結」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由人類的原始慾望衍生而來的,它的特點就是不可抗拒、不可避免,我們只能嘗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而無法阻止其發生。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小男孩,他說長大了要娶媽媽,相信這樣的事情並沒有人主動教他,而是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跟媽媽走得最近,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後,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心理,同時由於自己的爸爸一直分享著媽媽的愛,因此會對爸爸產生仇視心理。有研究指出,這種現象一般產生於3-6歲的孩子身上,到達青春期後會發展到頂峰,直至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這種現象才會逐漸消退。那麼孩子產生「俄狄浦斯情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家長又該如何進行正確引導?二、3-6歲孩子為什麼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1、3-6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逐漸覺醒
要說到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首先還是要從孩子的性別意識說起。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產生初步的性別概念,這個時候的性別意識只是一種模糊的概念,隨著年齡的增長,3-6歲孩子的性別意識會逐步覺醒,眼裡已經有了男性和女性的區別。比如這時候的孩子在玩過家家遊戲時,如果男孩被要求扮演媽媽,就會表現出抵制、不開心,認為自己是男孩,不能扮演女性角色,應該扮演男性角色。這就是孩子性別意識覺醒的表現。這一時期,因為媽媽總是在孩子身邊進行照顧,孩子就會把對異性的好感轉嫁到媽媽身上,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2、母愛本身的偉大
「俄狄浦斯情結」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母愛本身的偉大,因為母親是最早孕育我們的人,而且在我們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母親可以說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在生活上,她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在情感上,她教會如何愛他人如何愛自己,教會我們為人處世。此外,從人的本質上來說,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遇上難以跨越的障礙時,我們會不自覺躲到母親的背後,覺得這樣就可以得到保護和安慰。母親對於一個孩子的愛是偉大的、純粹的、無私的,因此孩子對於異性的愛只能暫時寄存於母親身上,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3、父母的過度溺愛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過度溺愛,不僅會讓孩子嬌縱任性,同時還會導致孩子「俄狄浦斯情結」的加重。一般來說,「俄狄浦斯情結」較為嚴重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家庭大環境的影響,多發於單親家庭中。因為在單親家庭中,由於夫妻雙方的離異,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較大傷害,由於父母雙方的愧疚心理,就會把這種愧疚轉化為對孩子的愛,加倍疼愛孩子,對於孩子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樣的愛遇到3-6歲的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俄狄浦斯情結」。因此說,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適度的才是最好的。
我們應該都知道,適當的戀母情結可以讓我們懂得怎樣去尊重和愛我們的母親,過度的戀母情結則可能導致一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場面出現。那麼,對於孩子的戀母情結,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和解決呢?三、對於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記住三步走1、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前面我們提到了,「俄狄浦斯情結」較為嚴重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家庭大環境影響,多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因此,父母如果想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戀母情結,就需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至少要讓夫妻關係較為和諧。就比如孩子如果每天看到父母都是比較恩愛的,他可能就會想:雖也我也很愛媽媽,但媽媽跟爸爸在一起很幸福,爸爸也把媽媽照顧得很好,這樣我就安心做他們的兒子就可以了!(可能有些家長看到這裡會笑出來,可別不信!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大人,感情的事比我們懂的都多。)因此說,為了解決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父母需要維護好家庭關係,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充分了解家庭關係
關於「溺愛」的案例,我們已經說了太多太多,過分溺愛孩子,要麼就是養出一個小公主或者小王子,要麼就是孩子無法承受過多的愛,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在給我的讀者們強調「學會放手」。對於孩子,父母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人生導師,而不應該是孩子的保姆,有些事情,該放手就要放手。就拿孩子的戀母情結來說,媽媽的溺愛只會讓戀母情結不斷加重,無法辨別是非對錯,就可能做出極端事情。因此,建議家長當孩子有性別意識時,就要對孩子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困難,同時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人,而他是兒子,爸爸媽媽都很愛他!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才能逐漸釋放戀母情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引導孩子走出去,接觸社會,感受社會上的大愛
孩子出生後,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這樣一個小家庭中,孩子接觸最多的也是自己的父母,看著父母為自己的付出,難免會有「俄狄浦斯情結」。所以建議家長多帶孩子走出去,接觸社會,感受社會上的大愛。比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跟著獻愛心團隊一起去敬老院或者看望山區兒童,讓孩子多去感受大愛的氛圍,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社會大愛」上來,相信父母和孩子在這些大愛行為的影響下,都會收穫良多。因此,建議父母帶孩子走出家庭,親近社會,用「社會大愛」來引導孩子,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上升為「大愛無疆」。
寫在最後:
孩子在孩童時期的戀母情結是一種正常現象,不需要刻意躲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青春期的戀母情結就可以進行適當引導,避免演變為極端行為。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如有育兒難題,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
「我長大後要娶媽媽」,孩子患上「俄狄浦斯情結」,家長如何引導
前兩天,好不容易抽出一點時間去逛商場,剛準備坐下休息會兒,一個小男孩跑過來直接搶了座位,我也只好無奈坐到旁邊去了。過了沒多久,他的媽媽過來了,孩子突然就又哭又鬧,接下來是母子兩人的一段對話:
「哎呀!你能不能別哭了,這裡這麼多人呢!你吵到別人多不好!」
「那你抱抱我!我都走累了!」
「你都六歲了!是一個小男子漢了!過幾年都該娶媳婦了!」
「我不!長大後我要娶媽媽!」
「好好好!走吧!咱們回家吧!」
……
當時我聽到這個小男孩說要娶自己的媽媽,確實非常吃驚,一個才六歲的孩子,竟然想著娶自己的媽媽,這是不是有點太荒唐了呢?回去後,我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開始去查閱一些資料,看能否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終於,我在一些相關文獻上查到了,這種現象叫做「俄狄浦斯情結」!
一、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又叫「戀母情結」,後統指幼兒對異性父母的依戀、親近,而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複合情緒。相傳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子因應驗一個神諭,無意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弗洛伊德藉此論證兒童性心理的特徵。
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就是「男孩戀母,女孩戀父,並仇視父母的另一半」。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俄狄浦斯情結」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由人類的原始慾望衍生而來的,它的特點就是不可抗拒、不可避免,我們只能嘗試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而無法阻止其發生。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個小男孩,他說長大了要娶媽媽,相信這樣的事情並沒有人主動教他,而是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跟媽媽走得最近,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後,自然而然產生的一種心理,同時由於自己的爸爸一直分享著媽媽的愛,因此會對爸爸產生仇視心理。有研究指出,這種現象一般產生於3-6歲的孩子身上,到達青春期後會發展到頂峰,直至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半,這種現象才會逐漸消退。那麼孩子產生「俄狄浦斯情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家長又該如何進行正確引導?
二、3-6歲孩子為什麼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1、3-6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逐漸覺醒
要說到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首先還是要從孩子的性別意識說起。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產生初步的性別概念,這個時候的性別意識只是一種模糊的概念,隨著年齡的增長,3-6歲孩子的性別意識會逐步覺醒,眼裡已經有了男性和女性的區別。比如這時候的孩子在玩過家家遊戲時,如果男孩被要求扮演媽媽,就會表現出抵制、不開心,認為自己是男孩,不能扮演女性角色,應該扮演男性角色。這就是孩子性別意識覺醒的表現。這一時期,因為媽媽總是在孩子身邊進行照顧,孩子就會把對異性的好感轉嫁到媽媽身上,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2、母愛本身的偉大
「俄狄浦斯情結」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母愛本身的偉大,因為母親是最早孕育我們的人,而且在我們出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母親可以說是我們最親密的人,在生活上,她把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在情感上,她教會如何愛他人如何愛自己,教會我們為人處世。此外,從人的本質上來說,每個人都是脆弱的,遇上難以跨越的障礙時,我們會不自覺躲到母親的背後,覺得這樣就可以得到保護和安慰。母親對於一個孩子的愛是偉大的、純粹的、無私的,因此孩子對於異性的愛只能暫時寄存於母親身上,產生「俄狄浦斯情結」。
3、父母的過度溺愛
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過度溺愛,不僅會讓孩子嬌縱任性,同時還會導致孩子「俄狄浦斯情結」的加重。一般來說,「俄狄浦斯情結」較為嚴重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家庭大環境的影響,多發於單親家庭中。因為在單親家庭中,由於夫妻雙方的離異,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較大傷害,由於父母雙方的愧疚心理,就會把這種愧疚轉化為對孩子的愛,加倍疼愛孩子,對於孩子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樣的愛遇到3-6歲的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俄狄浦斯情結」。因此說,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適度的才是最好的。
我們應該都知道,適當的戀母情結可以讓我們懂得怎樣去尊重和愛我們的母親,過度的戀母情結則可能導致一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場面出現。那麼,對於孩子的戀母情結,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和解決呢?
三、對於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記住三步走
1、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前面我們提到了,「俄狄浦斯情結」較為嚴重的孩子,大都是因為家庭大環境影響,多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因此,父母如果想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戀母情結,就需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至少要讓夫妻關係較為和諧。就比如孩子如果每天看到父母都是比較恩愛的,他可能就會想:雖也我也很愛媽媽,但媽媽跟爸爸在一起很幸福,爸爸也把媽媽照顧得很好,這樣我就安心做他們的兒子就可以了!(可能有些家長看到這裡會笑出來,可別不信!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小大人,感情的事比我們懂的都多。)因此說,為了解決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父母需要維護好家庭關係,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充分了解家庭關係
關於「溺愛」的案例,我們已經說了太多太多,過分溺愛孩子,要麼就是養出一個小公主或者小王子,要麼就是孩子無法承受過多的愛,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在給我的讀者們強調「學會放手」。對於孩子,父母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人生導師,而不應該是孩子的保姆,有些事情,該放手就要放手。就拿孩子的戀母情結來說,媽媽的溺愛只會讓戀母情結不斷加重,無法辨別是非對錯,就可能做出極端事情。因此,建議家長當孩子有性別意識時,就要對孩子適當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困難,同時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人,而他是兒子,爸爸媽媽都很愛他!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才能逐漸釋放戀母情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引導孩子走出去,接觸社會,感受社會上的大愛
孩子出生後,相處時間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這樣一個小家庭中,孩子接觸最多的也是自己的父母,看著父母為自己的付出,難免會有「俄狄浦斯情結」。所以建議家長多帶孩子走出去,接觸社會,感受社會上的大愛。比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跟著獻愛心團隊一起去敬老院或者看望山區兒童,讓孩子多去感受大愛的氛圍,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社會大愛」上來,相信父母和孩子在這些大愛行為的影響下,都會收穫良多。因此,建議父母帶孩子走出家庭,親近社會,用「社會大愛」來引導孩子,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上升為「大愛無疆」。
寫在最後:
孩子在孩童時期的戀母情結是一種正常現象,不需要刻意躲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青春期的戀母情結就可以進行適當引導,避免演變為極端行為。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如有育兒難題,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