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重長子,百姓疼幺兒。按照禮則,嫡長子是皇帝的天然接班人,皇帝對嫡長子的教育培養非常重視。皇帝為了雙保險,對嫡次子的教育培養也非常重視。唐高宗李治的嫡長子李弘,就深得父皇李治的喜愛。李治為了嫡長子李弘,甚至殺了庶長子李忠。
李賢是李治的嫡次子,李治要求李賢「賢賢易色」。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要尊重和重用賢德的人才,遠離聲色犬馬的誘惑。李治為了培養李賢,把《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召來,讓王勃陪李賢讀書。
李弘和李賢一天天長大了,李治對這對嫡子的愛意與日俱增。李治有兩個女兒,是蕭淑妃所生。武則天把兩個庶女軟禁宮中,不讓她們嫁人。李弘替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說話,因此得罪了母后。李弘「由是失愛」後鬱鬱寡歡,鬱悶死了,真的死了。
李治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弘死了,李治傷心欲絕。培養了24年的嫡長子就這麼沒有了,這件事情讓李治飽受打擊。太子之位出現空缺,必須馬上有人補上,不然的話就容易引起東宮爭奪戰。李治當機立斷,讓嫡次子李賢頂上太子寶座。
李治對李弘感情很深,他下詔追封李弘為大唐義宗孝敬皇帝。太子死了,父皇追封他為皇帝的事情很常見,但是追封廟號的事情,真的不多見。李治給李弘追加的廟號「義宗」,雖然被後面的大唐天子廢了,但是足以體現出李治對李弘的愛子之情。李治日夜思念李弘,再加上李治本來就有病,終於一病不起了。
李治的病很重,重到無法畫敕的地步。古代的皇帝,主要的工作就是畫敕。大臣把要辦的事情呈送皇帝,皇帝審批覺得可行,就寫一個「敕」字,這就叫畫敕。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審批文件。除了皇帝之外,其他的大臣審批的文件,只能是「教」。只有皇帝審批的文件,才能叫「敕」。李治病情嚴重,看不清文件上的字,連畫敕都畫不了,所以必須找一個人攝政。
蕭淑妃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治的意思,是讓武皇后代替他攝政,結果遭到了宰相們的強烈反對。《資治通鑒》記載,日後增補的凌煙閣功臣,大唐宰相郝處俊直言不諱地對李治說:「天下是高祖和太宗皇帝打下來的,陛下只不過是吃現成的。陛下只能把社稷交給李姓子孫,無權把社稷交給外姓人攝政。(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正應謹守宗廟,傳之子孫,不宜持國與人,以喪厥家。)」
郝處俊的話就是這麼難聽,但是合情合理合法。唐高宗被郝處俊懟了,非但不敢發火,反而要給郝處俊陪笑臉。既然不能把社稷交給外姓人,那就只能交給自己的兒子了。當時的情況,太子李賢已經22歲了,可以承擔起攝政的責任了。在郝處俊等宰相的堅持下,李賢終於得到了處理朝政的權力。
李賢得到了權力,他的親媽武皇后不高興了。武皇后是個戀權的人,她對於一切想跟她爭權的人都毫不手軟。李賢和郝處俊把武媚娘唾手可得的攝政權搞沒了,武皇后就開始想辦法打擊他們了。郝處俊是宰相中的代表人物,武皇后動不了他,就動他的左膀右臂孤立他。
武則天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武皇后對於親生兒子李賢,採取又拉又打的策略。武皇后利用「北門學士」的班子打壓李賢的人馬,一步一步壓縮李賢的生存空間。「北門學士」是武則天組織的貼身班子,類似於李世民當秦王時候的十八學士。「北門學士」戰鬥力爆表,很快就把李賢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在李賢招架不住的時候,武則天派人給李賢送了《少陽政范》、《孝子傳》兩本書給李賢看。武皇后的意思非常明確:「兒子啊,你要認真讀這兩本書,當一個聽媽媽話的好孩子。你要是讀不懂這兩本書,別怪媽媽打你喲。」(此事典出《新唐書》語:「後撰《少陽政范》、《孝子傳》賜賢,數以書讓勒。」)
武媚娘讓李賢當聽媽媽的話,李賢的反應是「愈不安」。李賢雖然害怕,但是絲毫沒有放棄爭.權的意思。武媚娘見親生的兒子讀不懂《少陽政范》、《孝子傳》的意思,就決定收拾李賢了。武媚娘派人在東宮搜出幾百副盔甲,然後利用盔甲大做文章,對李治說:「賢懷逆,大義滅親,不可赦。」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唐朝的時候,私人擁有盔甲是大罪。當年李世民與李建成爭鬥的「楊文幹事件」,就是因為幾百副盔甲引起的。李賢私藏盔甲罪證確鑿,李治愛子心切,還想保住精心培養的嫡次子。武皇后堅持要大義滅親,李治沒辦法,只好在老婆和兒子之間二選一。李治最後的選擇,是要老婆,不要兒子。
李治下詔,把李賢的太子之位廢了,將他貶為庶人。庶人李賢在此後的日子裡被流放,可謂是飽嘗人生艱辛。李治對李賢畢竟還有父子情,所以一直在保李賢不死。李治剛剛咽氣,武則天就迫不及待派人殺了李賢。
李賢22歲當太子,34歲被殺了。李賢死後,親媽武則天追封他一個親王爵位,給他辦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葬禮。李賢下葬了,但是沒有蓋棺定論。李旦當皇帝的時候,母親武則天死了。李旦追封嫡親二哥為章懷太子,總算是給李賢蓋棺定論了。
本文史料來源:《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鑒》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太子跟親生母親爭鬥,母親不但把太子廢了,還把太子殺了
皇帝重長子,百姓疼幺兒。按照禮則,嫡長子是皇帝的天然接班人,皇帝對嫡長子的教育培養非常重視。皇帝為了雙保險,對嫡次子的教育培養也非常重視。唐高宗李治的嫡長子李弘,就深得父皇李治的喜愛。李治為了嫡長子李弘,甚至殺了庶長子李忠。
李賢是李治的嫡次子,李治要求李賢「賢賢易色」。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要尊重和重用賢德的人才,遠離聲色犬馬的誘惑。李治為了培養李賢,把《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召來,讓王勃陪李賢讀書。
李弘和李賢一天天長大了,李治對這對嫡子的愛意與日俱增。李治有兩個女兒,是蕭淑妃所生。武則天把兩個庶女軟禁宮中,不讓她們嫁人。李弘替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說話,因此得罪了母后。李弘「由是失愛」後鬱鬱寡歡,鬱悶死了,真的死了。
李治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弘死了,李治傷心欲絕。培養了24年的嫡長子就這麼沒有了,這件事情讓李治飽受打擊。太子之位出現空缺,必須馬上有人補上,不然的話就容易引起東宮爭奪戰。李治當機立斷,讓嫡次子李賢頂上太子寶座。
李治對李弘感情很深,他下詔追封李弘為大唐義宗孝敬皇帝。太子死了,父皇追封他為皇帝的事情很常見,但是追封廟號的事情,真的不多見。李治給李弘追加的廟號「義宗」,雖然被後面的大唐天子廢了,但是足以體現出李治對李弘的愛子之情。李治日夜思念李弘,再加上李治本來就有病,終於一病不起了。
李治的病很重,重到無法畫敕的地步。古代的皇帝,主要的工作就是畫敕。大臣把要辦的事情呈送皇帝,皇帝審批覺得可行,就寫一個「敕」字,這就叫畫敕。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審批文件。除了皇帝之外,其他的大臣審批的文件,只能是「教」。只有皇帝審批的文件,才能叫「敕」。李治病情嚴重,看不清文件上的字,連畫敕都畫不了,所以必須找一個人攝政。
蕭淑妃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治的意思,是讓武皇后代替他攝政,結果遭到了宰相們的強烈反對。《資治通鑒》記載,日後增補的凌煙閣功臣,大唐宰相郝處俊直言不諱地對李治說:「天下是高祖和太宗皇帝打下來的,陛下只不過是吃現成的。陛下只能把社稷交給李姓子孫,無權把社稷交給外姓人攝政。(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正應謹守宗廟,傳之子孫,不宜持國與人,以喪厥家。)」
郝處俊的話就是這麼難聽,但是合情合理合法。唐高宗被郝處俊懟了,非但不敢發火,反而要給郝處俊陪笑臉。既然不能把社稷交給外姓人,那就只能交給自己的兒子了。當時的情況,太子李賢已經22歲了,可以承擔起攝政的責任了。在郝處俊等宰相的堅持下,李賢終於得到了處理朝政的權力。
李賢得到了權力,他的親媽武皇后不高興了。武皇后是個戀權的人,她對於一切想跟她爭權的人都毫不手軟。李賢和郝處俊把武媚娘唾手可得的攝政權搞沒了,武皇后就開始想辦法打擊他們了。郝處俊是宰相中的代表人物,武皇后動不了他,就動他的左膀右臂孤立他。
武則天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武皇后對於親生兒子李賢,採取又拉又打的策略。武皇后利用「北門學士」的班子打壓李賢的人馬,一步一步壓縮李賢的生存空間。「北門學士」是武則天組織的貼身班子,類似於李世民當秦王時候的十八學士。「北門學士」戰鬥力爆表,很快就把李賢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在李賢招架不住的時候,武則天派人給李賢送了《少陽政范》、《孝子傳》兩本書給李賢看。武皇后的意思非常明確:「兒子啊,你要認真讀這兩本書,當一個聽媽媽話的好孩子。你要是讀不懂這兩本書,別怪媽媽打你喲。」(此事典出《新唐書》語:「後撰《少陽政范》、《孝子傳》賜賢,數以書讓勒。」)
武媚娘讓李賢當聽媽媽的話,李賢的反應是「愈不安」。李賢雖然害怕,但是絲毫沒有放棄爭.權的意思。武媚娘見親生的兒子讀不懂《少陽政范》、《孝子傳》的意思,就決定收拾李賢了。武媚娘派人在東宮搜出幾百副盔甲,然後利用盔甲大做文章,對李治說:「賢懷逆,大義滅親,不可赦。」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唐朝的時候,私人擁有盔甲是大罪。當年李世民與李建成爭鬥的「楊文幹事件」,就是因為幾百副盔甲引起的。李賢私藏盔甲罪證確鑿,李治愛子心切,還想保住精心培養的嫡次子。武皇后堅持要大義滅親,李治沒辦法,只好在老婆和兒子之間二選一。李治最後的選擇,是要老婆,不要兒子。
李治下詔,把李賢的太子之位廢了,將他貶為庶人。庶人李賢在此後的日子裡被流放,可謂是飽嘗人生艱辛。李治對李賢畢竟還有父子情,所以一直在保李賢不死。李治剛剛咽氣,武則天就迫不及待派人殺了李賢。
李賢22歲當太子,34歲被殺了。李賢死後,親媽武則天追封他一個親王爵位,給他辦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葬禮。李賢下葬了,但是沒有蓋棺定論。李旦當皇帝的時候,母親武則天死了。李旦追封嫡親二哥為章懷太子,總算是給李賢蓋棺定論了。
本文史料來源:《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鑒》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