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網遊廣告充斥的年代,家長們想把孩子隔離在遊戲之外,已經非常困難了。但是,他們又擔心孩子沉迷手機。我今天來教你。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打遊戲、有網癮,我估計是父母在親子教育中最頭疼的問題了,尤其是網路世界越來越發達,現在的孩子很小就接觸電子產品,一玩兒就上癮,父母稍微說兩句,孩子還會抵觸,鬧脾氣、摔門、生悶氣。到難道父母就聽之任之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下面三個問題:你們知道孩子為什麼輕易地被遊戲吸引嗎?除了單純的「好玩兒」,孩子又能從遊戲中獲得什麼?除了禁止孩子玩,家長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如果,我們一開始無法回答這些問題,證明我們和孩子在遊戲這個問題上,信息是不對等的。孩子說什麼是什麼,給父母的「監管」造成了困難。所以,父母要指導孩子,必須做好功課。
那父母應該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講述:不是遊戲阻礙了親子關係父母需要向製造商學習遊戲思維4 個技巧,讓「沉溺」遊戲的孩子也和父母有話可談01、不是遊戲影響了親子關係,是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引發了矛盾和爭執對於遊戲,在找我諮詢的家長中,極少有人贊同孩子玩遊戲,在成年人的觀點中,多半認為遊戲是不好的。但是,同樣是反對孩子們玩遊戲的家長中,對遊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多多爸自己不玩兒遊戲,覺得孩子也不能玩物喪志,所以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嚴密監管。周末給孩子排滿補習班,上下學親自接送,他覺得,孩子只要不接觸遊戲,就不會成癮。可是,孩子早就知道遊戲為何物,而且被天然地吸引。
初中後,多多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想要玩遊戲的衝動,和同學串通一氣欺騙父母。同學帶手機,他負責買點卡,兩個人放學後躲在廁所里玩兒;周末,謊稱去補習,卻和同學跑到網吧里玩兒個痛快。有時候,多多不惜省下午飯錢、租別人的手機玩兒,要不是爸爸撞破這些密謀,否則,他一定還會偽裝下去。多多爸既沮喪,又不解——孩子在遊戲的世界裡無師自通,這麼緊密的防守還是沒有用!
和多多爸不同,妍妍媽覺得孩子平日里學習很辛苦、偶爾玩玩遊戲也是可以的。可是她發現,一旦把手機交到孩子手中,再想要回來總是要費一番周折的。妍妍媽提醒孩子「時間到了」,妍妍總是央求「還沒玩兒完呢!」,一來二去又多玩兒了二十分鐘。妍妍媽心疼時間,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結果妍妍更極端,用不吃飯、不寫作業威脅大人,還給姥姥打電話告狀。
妍妍媽很無奈,一個手機,真的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嗎?孩子為了多玩兒一會兒,連親媽的話都不聽了!
同樣是被孩子玩遊戲的事情困擾,多多爸的困惑來自於觀念和想法,他不理解孩子喜歡遊戲的心情,固執地採用「一刀切」的方式隔離孩子和遊戲的接觸,結果適得其反;她妍妍媽的困惑來自於技巧和方法,她不會就遊戲和孩子進行溝通,說的越多、孩子越嫌她「嘮叨」。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由遊戲引發的苦惱,多半是由家長單方面承擔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會覺得玩兒遊戲是「問題」、是「困擾」。所以,在遊戲的世界裡,永遠是一個追、一個逃。難道就沒有好的方法,讓家長以更輕鬆的心情面對遊戲,讓孩子能從遊戲和學習中找到平衡嗎?如果我們把遊戲當做自己的敵人,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行。
想要解決這個困惑,就是一邊了解遊戲的設置,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在這方面,我們要向遊戲製造商學習。
02、向製造商學習遊戲思維①遊戲製造商願意考慮孩子的需要。
遊戲團隊傾其全力在研究著孩子想要什麼、願意付出什麼、以及怎樣更容易被吸引。大數據時代,他們遠遠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偏好。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一切都沒有問題。但遊戲製造者會考慮讓孩子擁有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強烈的愉悅感。雖然不能解決現實的困難,但是他們給予孩子幻想和憧憬,是孩子們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來源。所以父母要學會發掘孩子在成長中的需要,給他足夠滿足感。
②遊戲沒有懲罰措施,但現實生活中有。
案例中的妍妍曾說過:玩遊戲的時候,如果我打不贏 boss,頂多不能獲得獎勵。這種時候,我往往不想認輸,想下次再來!可是,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媽就會威脅我「你再不好好學習,就別想玩兒遊戲!」這種話,只能讓人聽了心煩!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就是這種「如果你不做到……我就要你好看!」的心態,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一個遊戲設計者說過:「我們從不剝奪已經屬於孩子的東西,相反,我們只鼓勵他們更努力、獲得更多的東西……」
的確,哪怕玩得再差的玩家,都不會被遊戲設計者嫌棄。相反,他們總是會告訴你幾種辦法,讓你變得更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導致孩子能從遊戲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所以,如果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擺脫遊戲,就要考慮他在生活中的獲得感。
③遊戲的鼓勵機制很完善,現實中的孩子缺少鼓勵。
有一個並不會對遊戲感到沉迷的孩子告訴我,一般的遊戲,她都會進行一下「首充」,因為首充的要求很低,做到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這會讓她感覺很開心,有一種被鼓勵著的感覺。現實中,孩子們想獲得鼓勵往往很難。有一個孩子吐露心聲:「成績只要進步了,我媽就會說『下次繼續努力』,我好累!」所以,很多孩子是被家長一個又一個期待壓倒的,他們會選擇玩遊戲這種輕鬆的方式。
孩子在打遊戲時更有耐心、更有動力,相反在學習時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不容易恢復。孩子們對待遊戲和學習這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恰巧證明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原理。當一個人為了避免糟糕的結果而去做一件事情時,比如為了避免被爸媽罵而努力學習,他們會感到煩躁、不安,也會被不健康的壓力侵擾;相反,當一個人為了一個積極的結果而付出努力時,比如遊戲通關,則會有良好的動力。
無論家長多麼不情願,我們都要承認,阻止孩子接觸遊戲、網路世界的可能性幾乎為 0。所以無論我們多麼討厭遊戲,只要孩子還被遊戲吸引著,我們就需要承擔起指導孩子、預防遊戲成癮的任務。如果家長的力量足夠強大,就可以帶著孩子穿越遊戲的迷霧,獲得應有的快樂。相反,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如果被遊戲利用了弱點,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電子產品的使用,是父母和孩子必須要面對的一片戰場,每一對親子,都要展開關於遊戲的對談。那作為父母具體可以做些什麼呢?
03、 4 個技巧,能讓父母們和孩子分享遊戲這一話題時更加輕鬆,也有話可談①避免權力的紛爭
關於手機的使用和睡眠時間的糾纏與爭鬥,家長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父母希望孩子早睡覺,每次在孩子打遊戲最興奮的時候,都會不停地催促。最後,孩子厭倦了、關掉手機,但卻遲遲不能進入休息的狀態。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就會破壞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進入了權力的紛爭。
其實,父母可以採取另一種策略,讓孩子承擔自然的結果。寫完作業就十一點了,孩子仍然堅持打 1 小時遊戲,把今天的手機額度用光,那自然結果就是第二天犯困、無精打采。
父母可以在頭一天晚上控制自己的嘮叨,但在孩子第二天因為缺少睡眠感到不舒服時,對他說:「看來你也體驗到熬夜的難受了,下次不要熬得太晚!」這樣的客觀建議,更容易讓孩子信服。
當然,父母也可以偶爾放縱孩子,讓他們自己承擔後果。比如周末,家長故意讓孩子玩兒遊戲,一整天。絕不限制,不說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一直玩兒,不能幹別的(除了吃飯、上廁所)。這樣的厭惡式方法,看似極端,但孩子孩子會形成自己的體驗和反思。他們也許就覺得,遊戲打多了沒意思,還是出去和朋友待在一起更好。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讓他們從自然的結果中得到成長。不論怎樣,父母要避免把遊戲當做戰場。
②給孩子有限制的權利
之前遇到一對父子,從家裡一直吵到諮詢室,小棟說:"手機是你送我的獎勵,我想怎麼用都行!"爸爸說:"買手機的錢是我賺的,怎麼用它,你得聽我的!"原來,小棟中考考上了重點高中,爸爸激動地獎勵給孩子一款最新的手機。暑假裡,孩子玩兒的很 High,上學後也收不回心。高一知識跨度比較大、比較難,小棟成績連連下滑,爸爸把罪過都歸結到手機上,想要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的權利,小棟當然不幹!我問小棟爸爸:"給孩子手機時,你們可曾做過約定?"
小棟爸爸果然被問愣了,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懂得,給孩子獎勵時需要謹慎。通常,我希望家長怎送給孩子有"使用範圍"的獎勵。孩子做得好時,我們可以送給他足球鞋、X-box 遊戲機、電影票,或者你給他買個遊戲皮膚也可以。這些獎勵,都是有使用範圍的,不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相反,送孩子錢、遊戲幣或者是手機,就是沒有適用範圍的東西。一旦送出,你必須要保證孩子有正確使用這些東西的能力,否則就會給生活埋下隱患。
所以,關於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父母需要和孩子商定一個協議,小棟和爸爸在諮詢室里商量出一份基本的協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STEP1: 約定手機使用的時間和所有權。
和孩子約定:當你 XX 歲時,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但你只有使用權,歸屬權屬於大人。在 16 歲之前,你每天可以使用手機 X 小小時,16 歲之後,使用時間可以延長到 X 小時。周末,使用時間可以加倍,但中間需要有間隔。建議配合戶外運動。
STEP2: 出現特殊狀況,收回使用權。
父母們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孩子約定,如果出現一些特殊狀況,大人需要收回手機的部分使用權。特殊情況包括視力下降太快(比如,每年近視增加 100 度以上),成績受到影響(下降 X 個名次),或者收到老師關於作業的投訴超過三次以上,或者因為玩兒手機導致晚睡、上學遲到超過三次
STEP3: 追加投資,適時獎勵。
本協議有效期為兩年,如果在有效期內,孩子能基本遵守協議,父母可以考慮為孩子追加投資。比如,換一個新款的手機。
STEP4: 合理使用手機話費。
允許孩子使用自己的零花錢為遊戲充值,但不允許打賞主播、花錢雇別人幫自己打遊戲等不合理行為。
STEP5: 違反約定後的懲罰。
如果孩子沒能遵守約定,按照下列方式進行懲罰:一次違反約定,父母予以口頭提示。連續提醒三次無效,父母有權利關閉家裡的無線網。直到同孩子協商出新的解決策略時,再重新履行承諾。需要提醒大家,協議的內容需要獲得孩子的認可,最好和孩子共同制定,而不是單方面協議;同時,隨著孩子長大,要每隔半年進行小的調整,保持協議的彈性,這樣才能保證協議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通過遊戲走入孩子內心世界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們,都和我抱怨過:和孩子討論遊戲實在是太難了。缺少興趣,越發地覺得遊戲很複雜,看著孩子在電腦前忙活,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如果父母能懂遊戲當然好,但如果父母不了解,也可以試著這樣和孩子分享遊戲的話題,我們可以詢問孩子們:現在這款遊戲很流行嗎?大家會一邊玩兒遊戲、一邊交流嗎?有沒有攻略?誰玩兒的更好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幫助父母打開局面,爭取進一步談論的機會。父母一定要剋制自己的建議,不要輕易地對孩子說:」這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踢足球呢!『』孩子既然選擇了遊戲,證明遊戲能夠吸引他。如果遇到父母聽不懂的問題,也不要刨根問題,我們只需要用恰當的關心向孩子表達」我很想了解一些你也感興趣的東西"這一層含義就好了。當然,如果我們感興趣,可以對孩子說:"能教教我嗎?咱們一起!"這樣,你們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④引導孩子享受更高層次的愉悅體驗
我有一個諮詢師同行,他會選擇和兒子一起打遊戲,並且一再宣稱"要給孩子更好的體驗"。什麼是更好的體驗呢?從植物大戰殭屍到王者榮耀,到最後的任天堂,他一直說,當一個孩子見識過高級的遊戲後,就不會被低級的刺激所吸引,他成癮的可能性就更小。他會告訴孩子,一切美的東西都是要通過努力獲得的,好的遊戲也是,好的成績更是如此。因為我朋友比兒子更懂遊戲,所以他兒子特別信服他的話,學習也很努力。
此外,這位同行也會帶著孩子一起爬山涉水,體會不同的美好。他帶著兒子在海邊露營、用罐子抓螢火蟲,也會帶著兒子去桂林的溶洞里、研究地質變遷。他覺得,一個人見識過的美好越多、興趣越廣泛,就越不容易被單一的興趣吸引。果然,多數時候,遊戲只是他兒子和同伴交流的一種社交語言。
最後總結一下全文: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沉迷於遊戲而不能自拔,很多家長陷入了焦慮。那麼要如何去解決這個「網癮」難題,文章中談論了 4 個技巧,讓你、孩子、遊戲友好相處:其一,避免權利紛爭;其二,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其三,約法三章;其四,給予更高層次的體驗。相關參考資料:
《孩子:挑戰》、《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寫在後面:我是傻妹讀書,專註自我成長的的倆娃媽,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謝謝點贊、關注
遊戲困局:消除網癮,放下手機,4招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我發現,網遊廣告充斥的年代,家長們想把孩子隔離在遊戲之外,已經非常困難了。但是,他們又擔心孩子沉迷手機。我今天來教你。
孩子沉迷於玩手機、打遊戲、有網癮,我估計是父母在親子教育中最頭疼的問題了,尤其是網路世界越來越發達,現在的孩子很小就接觸電子產品,一玩兒就上癮,父母稍微說兩句,孩子還會抵觸,鬧脾氣、摔門、生悶氣。到難道父母就聽之任之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下面三個問題:
你們知道孩子為什麼輕易地被遊戲吸引嗎?除了單純的「好玩兒」,孩子又能從遊戲中獲得什麼?除了禁止孩子玩,家長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如果,我們一開始無法回答這些問題,證明我們和孩子在遊戲這個問題上,信息是不對等的。孩子說什麼是什麼,給父母的「監管」造成了困難。所以,父母要指導孩子,必須做好功課。
那父母應該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講述:
不是遊戲阻礙了親子關係父母需要向製造商學習遊戲思維4 個技巧,讓「沉溺」遊戲的孩子也和父母有話可談
01、不是遊戲影響了親子關係,是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引發了矛盾和爭執
對於遊戲,在找我諮詢的家長中,極少有人贊同孩子玩遊戲,在成年人的觀點中,多半認為遊戲是不好的。但是,同樣是反對孩子們玩遊戲的家長中,對遊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多多爸自己不玩兒遊戲,覺得孩子也不能玩物喪志,所以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嚴密監管。周末給孩子排滿補習班,上下學親自接送,他覺得,孩子只要不接觸遊戲,就不會成癮。可是,孩子早就知道遊戲為何物,而且被天然地吸引。
初中後,多多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想要玩遊戲的衝動,和同學串通一氣欺騙父母。同學帶手機,他負責買點卡,兩個人放學後躲在廁所里玩兒;周末,謊稱去補習,卻和同學跑到網吧里玩兒個痛快。有時候,多多不惜省下午飯錢、租別人的手機玩兒,要不是爸爸撞破這些密謀,否則,他一定還會偽裝下去。多多爸既沮喪,又不解——孩子在遊戲的世界裡無師自通,這麼緊密的防守還是沒有用!
和多多爸不同,妍妍媽覺得孩子平日里學習很辛苦、偶爾玩玩遊戲也是可以的。可是她發現,一旦把手機交到孩子手中,再想要回來總是要費一番周折的。妍妍媽提醒孩子「時間到了」,妍妍總是央求「還沒玩兒完呢!」,一來二去又多玩兒了二十分鐘。妍妍媽心疼時間,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結果妍妍更極端,用不吃飯、不寫作業威脅大人,還給姥姥打電話告狀。
妍妍媽很無奈,一個手機,真的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嗎?孩子為了多玩兒一會兒,連親媽的話都不聽了!
同樣是被孩子玩遊戲的事情困擾,多多爸的困惑來自於觀念和想法,他不理解孩子喜歡遊戲的心情,固執地採用「一刀切」的方式隔離孩子和遊戲的接觸,結果適得其反;她妍妍媽的困惑來自於技巧和方法,她不會就遊戲和孩子進行溝通,說的越多、孩子越嫌她「嘮叨」。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由遊戲引發的苦惱,多半是由家長單方面承擔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會覺得玩兒遊戲是「問題」、是「困擾」。所以,在遊戲的世界裡,永遠是一個追、一個逃。難道就沒有好的方法,讓家長以更輕鬆的心情面對遊戲,讓孩子能從遊戲和學習中找到平衡嗎?如果我們把遊戲當做自己的敵人,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行。
想要解決這個困惑,就是一邊了解遊戲的設置,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在這方面,我們要向遊戲製造商學習。
02、向製造商學習遊戲思維
①遊戲製造商願意考慮孩子的需要。
遊戲團隊傾其全力在研究著孩子想要什麼、願意付出什麼、以及怎樣更容易被吸引。大數據時代,他們遠遠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偏好。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一切都沒有問題。但遊戲製造者會考慮讓孩子擁有歸屬感、成就感以及強烈的愉悅感。雖然不能解決現實的困難,但是他們給予孩子幻想和憧憬,是孩子們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來源。所以父母要學會發掘孩子在成長中的需要,給他足夠滿足感。
②遊戲沒有懲罰措施,但現實生活中有。
案例中的妍妍曾說過:玩遊戲的時候,如果我打不贏 boss,頂多不能獲得獎勵。這種時候,我往往不想認輸,想下次再來!可是,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媽就會威脅我「你再不好好學習,就別想玩兒遊戲!」這種話,只能讓人聽了心煩!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就是這種「如果你不做到……我就要你好看!」的心態,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一個遊戲設計者說過:「我們從不剝奪已經屬於孩子的東西,相反,我們只鼓勵他們更努力、獲得更多的東西……」
的確,哪怕玩得再差的玩家,都不會被遊戲設計者嫌棄。相反,他們總是會告訴你幾種辦法,讓你變得更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導致孩子能從遊戲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所以,如果父母需要引導孩子擺脫遊戲,就要考慮他在生活中的獲得感。
③遊戲的鼓勵機制很完善,現實中的孩子缺少鼓勵。
有一個並不會對遊戲感到沉迷的孩子告訴我,一般的遊戲,她都會進行一下「首充」,因為首充的要求很低,做到後就可以獲得相應獎勵。這會讓她感覺很開心,有一種被鼓勵著的感覺。現實中,孩子們想獲得鼓勵往往很難。有一個孩子吐露心聲:「成績只要進步了,我媽就會說『下次繼續努力』,我好累!」所以,很多孩子是被家長一個又一個期待壓倒的,他們會選擇玩遊戲這種輕鬆的方式。
孩子在打遊戲時更有耐心、更有動力,相反在學習時一旦遭受挫折,往往不容易恢復。孩子們對待遊戲和學習這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恰巧證明了一個重要的心理學原理。當一個人為了避免糟糕的結果而去做一件事情時,比如為了避免被爸媽罵而努力學習,他們會感到煩躁、不安,也會被不健康的壓力侵擾;相反,當一個人為了一個積極的結果而付出努力時,比如遊戲通關,則會有良好的動力。
無論家長多麼不情願,我們都要承認,阻止孩子接觸遊戲、網路世界的可能性幾乎為 0。所以無論我們多麼討厭遊戲,只要孩子還被遊戲吸引著,我們就需要承擔起指導孩子、預防遊戲成癮的任務。如果家長的力量足夠強大,就可以帶著孩子穿越遊戲的迷霧,獲得應有的快樂。相反,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如果被遊戲利用了弱點,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電子產品的使用,是父母和孩子必須要面對的一片戰場,每一對親子,都要展開關於遊戲的對談。那作為父母具體可以做些什麼呢?
03、 4 個技巧,能讓父母們和孩子分享遊戲這一話題時更加輕鬆,也有話可談
①避免權力的紛爭
關於手機的使用和睡眠時間的糾纏與爭鬥,家長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父母希望孩子早睡覺,每次在孩子打遊戲最興奮的時候,都會不停地催促。最後,孩子厭倦了、關掉手機,但卻遲遲不能進入休息的狀態。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就會破壞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進入了權力的紛爭。
其實,父母可以採取另一種策略,讓孩子承擔自然的結果。寫完作業就十一點了,孩子仍然堅持打 1 小時遊戲,把今天的手機額度用光,那自然結果就是第二天犯困、無精打采。
父母可以在頭一天晚上控制自己的嘮叨,但在孩子第二天因為缺少睡眠感到不舒服時,對他說:「看來你也體驗到熬夜的難受了,下次不要熬得太晚!」這樣的客觀建議,更容易讓孩子信服。
當然,父母也可以偶爾放縱孩子,讓他們自己承擔後果。比如周末,家長故意讓孩子玩兒遊戲,一整天。絕不限制,不說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一直玩兒,不能幹別的(除了吃飯、上廁所)。這樣的厭惡式方法,看似極端,但孩子孩子會形成自己的體驗和反思。他們也許就覺得,遊戲打多了沒意思,還是出去和朋友待在一起更好。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讓他們從自然的結果中得到成長。不論怎樣,父母要避免把遊戲當做戰場。
②給孩子有限制的權利
之前遇到一對父子,從家裡一直吵到諮詢室,小棟說:"手機是你送我的獎勵,我想怎麼用都行!"爸爸說:"買手機的錢是我賺的,怎麼用它,你得聽我的!"原來,小棟中考考上了重點高中,爸爸激動地獎勵給孩子一款最新的手機。暑假裡,孩子玩兒的很 High,上學後也收不回心。高一知識跨度比較大、比較難,小棟成績連連下滑,爸爸把罪過都歸結到手機上,想要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的權利,小棟當然不幹!我問小棟爸爸:"給孩子手機時,你們可曾做過約定?"
小棟爸爸果然被問愣了,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懂得,給孩子獎勵時需要謹慎。通常,我希望家長怎送給孩子有"使用範圍"的獎勵。孩子做得好時,我們可以送給他足球鞋、X-box 遊戲機、電影票,或者你給他買個遊戲皮膚也可以。這些獎勵,都是有使用範圍的,不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相反,送孩子錢、遊戲幣或者是手機,就是沒有適用範圍的東西。一旦送出,你必須要保證孩子有正確使用這些東西的能力,否則就會給生活埋下隱患。
所以,關於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父母需要和孩子商定一個協議,小棟和爸爸在諮詢室里商量出一份基本的協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STEP1: 約定手機使用的時間和所有權。
和孩子約定:當你 XX 歲時,可以擁有自己的手機。但你只有使用權,歸屬權屬於大人。在 16 歲之前,你每天可以使用手機 X 小小時,16 歲之後,使用時間可以延長到 X 小時。周末,使用時間可以加倍,但中間需要有間隔。建議配合戶外運動。
STEP2: 出現特殊狀況,收回使用權。
父母們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孩子約定,如果出現一些特殊狀況,大人需要收回手機的部分使用權。特殊情況包括視力下降太快(比如,每年近視增加 100 度以上),成績受到影響(下降 X 個名次),或者收到老師關於作業的投訴超過三次以上,或者因為玩兒手機導致晚睡、上學遲到超過三次
STEP3: 追加投資,適時獎勵。
本協議有效期為兩年,如果在有效期內,孩子能基本遵守協議,父母可以考慮為孩子追加投資。比如,換一個新款的手機。
STEP4: 合理使用手機話費。
允許孩子使用自己的零花錢為遊戲充值,但不允許打賞主播、花錢雇別人幫自己打遊戲等不合理行為。
STEP5: 違反約定後的懲罰。
如果孩子沒能遵守約定,按照下列方式進行懲罰:一次違反約定,父母予以口頭提示。連續提醒三次無效,父母有權利關閉家裡的無線網。直到同孩子協商出新的解決策略時,再重新履行承諾。需要提醒大家,協議的內容需要獲得孩子的認可,最好和孩子共同制定,而不是單方面協議;同時,隨著孩子長大,要每隔半年進行小的調整,保持協議的彈性,這樣才能保證協議發揮更大的作用。
③通過遊戲走入孩子內心世界
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們,都和我抱怨過:和孩子討論遊戲實在是太難了。缺少興趣,越發地覺得遊戲很複雜,看著孩子在電腦前忙活,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如果父母能懂遊戲當然好,但如果父母不了解,也可以試著這樣和孩子分享遊戲的話題,我們可以詢問孩子們:
現在這款遊戲很流行嗎?大家會一邊玩兒遊戲、一邊交流嗎?有沒有攻略?誰玩兒的更好呢?
這樣的問題,能夠幫助父母打開局面,爭取進一步談論的機會。父母一定要剋制自己的建議,不要輕易地對孩子說:」這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踢足球呢!『』孩子既然選擇了遊戲,證明遊戲能夠吸引他。如果遇到父母聽不懂的問題,也不要刨根問題,我們只需要用恰當的關心向孩子表達」我很想了解一些你也感興趣的東西"這一層含義就好了。當然,如果我們感興趣,可以對孩子說:"能教教我嗎?咱們一起!"這樣,你們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④引導孩子享受更高層次的愉悅體驗
我有一個諮詢師同行,他會選擇和兒子一起打遊戲,並且一再宣稱"要給孩子更好的體驗"。什麼是更好的體驗呢?從植物大戰殭屍到王者榮耀,到最後的任天堂,他一直說,當一個孩子見識過高級的遊戲後,就不會被低級的刺激所吸引,他成癮的可能性就更小。他會告訴孩子,一切美的東西都是要通過努力獲得的,好的遊戲也是,好的成績更是如此。因為我朋友比兒子更懂遊戲,所以他兒子特別信服他的話,學習也很努力。
此外,這位同行也會帶著孩子一起爬山涉水,體會不同的美好。他帶著兒子在海邊露營、用罐子抓螢火蟲,也會帶著兒子去桂林的溶洞里、研究地質變遷。他覺得,一個人見識過的美好越多、興趣越廣泛,就越不容易被單一的興趣吸引。果然,多數時候,遊戲只是他兒子和同伴交流的一種社交語言。
最後總結一下全文:
在生活中,孩子常常會沉迷於遊戲而不能自拔,很多家長陷入了焦慮。那麼要如何去解決這個「網癮」難題,文章中談論了 4 個技巧,讓你、孩子、遊戲友好相處:
其一,避免權利紛爭;其二,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其三,約法三章;其四,給予更高層次的體驗。
相關參考資料:
《孩子:挑戰》、《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寫在後面:我是傻妹讀書,專註自我成長的的倆娃媽,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謝謝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