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昭,字弘嗣,是吳郡雲陽縣人。年輕時好學問,能寫文章,先作丞相府屬官,後任西安縣令,回朝後任尚書郎,遷為太子中庶子。當時蔡穎也在東宮供職,生性喜好玩棋。
太子孫和被廢后,韋昭任黃門侍郎。孫亮繼位後,諸葛恪輔政,表奏韋昭任太史令,撰寫《吳書》。華核、薛瑩等人都參與此事。孫休登了帝位,韋昭任中書郎、博士、祭酒,又命他仿照劉向的先例,校訂群書。孫休又想要用韋昭任侍講,但左將軍張布新近受寵,做事品行多有污穢,害怕韋昭擔任侍講。認為儒生秉性精明強幹,害怕他用古今事例來警戒孫休的思想,堅持勸阻不用韋昭。
韋昭繼位後,封韋昭為高陵亭侯,升任中書、僕射,任職官署為侍中,總領左國史職事。當時韋昭所在部門,都迎合皇上旨意,多次進言說天降祥瑞正應了君王德行。韋昭對孫皓赤膽忠心,忠心不二,屢屢指責他的過失,經常用金玉良言批評韋昭的不足之處,天長日久,漸漸被孫皓所斥責怨恨。韋昭日益擔憂害怕,說自己衰老,請求辭去職務。侍從二官員請求皇上,想要韋昭完成他寫的史書,使後代帝王事業另有所託,孫皓卻不以為然。
當時韋昭有病,醫藥護理對他越來越重要,不能飲酒,孫皓經常宴請群臣,沒有不一日飲酒的。不管坐中的人能否飲酒,一律以飲七升為限度。即使不能完全飲入口中,也都要完全取來澆灌。韋昭平常飲酒不過三升,剛見面時禮待他,與別人不同,時常為他減少分量,有時暗中送他茶水來當酒。然而到了不受寵幸時,更受逼迫,勉強不飲就會認為是罪過。孫皓又在酒後讓侍臣為難,折辱公卿大臣,還進行嘲弄打擊,揭髮指責他們的隱私和短處,把這當作歡樂。當時如有過錯,或有人誤犯了孫皓的忌諱,就被捆綁關押,甚至被殺死。
韋昭認為這樣做,對外互相有傷害,對內增長了仇恨,使國家不能莊重威嚴,不是好事情。但他只以經義言論提出疑問罷了。孫皓累積了前後的憎惡與怨忿,將韋昭拘捕關入獄中。這一年,是鳳凰二年。韋昭通過獄吏上書說:「囚犯我受恩被憐憫,竟沒有絲毫可以報答皇上的地方。但我還有一點個人的想法,希望能讓皇上知道。囚犯我從前見到民間有古代史書,注有帝王傳記,其它傳記上大多空缺,在書籍上的也有錯誤。我查考傳記,考核異同,採集看到和聽到的,以此寫成《洞紀》一書。從庖犧開始,直到秦漢,另寫一卷。此事還未完成,又見到劉熙寫的《釋名》一書,確實多有佳處。但事物品類眾多,很難周密研究,所以又寫了《官職訓》以及(辯(釋名)》各一卷,想要進表獻上這些書。剛剛寫作完成,特在死前陳述情況,乞求告知秘府,到宮外收集選取,呈進內宮讓皇上知道。後怕自己的淺陋蔽塞,不適合天子的視聽,懷著恐懼微弱的氣力,乞求皇上哀憐體察。韋昭希望以此乞求赦免,但孫皓卻又責怪他的上書有污跡,又以此責難韋昭。
韋昭上書回答說:「囚犯我寫此書,實在是想要上奏皇上,害怕有謬誤,多次審讀,不免有些污點。被責問感到惶恐戰慄,氣弱口吃,特此補述。叩頭五百下,雙手自己自懲。」華核也接連上書援救韋昭,說:「韋昭遇上千載難逢的好運,特別受到皇上哀憐賞識。因為他通儒學,能與史官、顯貴侍從皇上,迎合天子垂問。聖朝仁厚,恭謹地辦事,追懷前賢,在祭祀神靈之時,流淚請求赦免韋昭。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良史之才,想使他完成所寫的史書,容忍而沒有殺他。史書完成,流傳永遠。如今韋昭在吳國,也就是與司馬遷一樣的奇才,應當善待韋昭這一類人才,韋昭已七十歲,來日不多,乞求赦免他的死罪,作為終身囚徒,讓他完成寫書的事業,永能傳示後人,流傳百代。」
孫皓依然還是不答應,終於不肯放過韋昭,將其殺害,將他的家屬放逐到零陵郡。小編認為,雖然韋昭對孫皓赤膽忠心,忠心不二,但是因為韋昭性情直率,不會討好、迎合孫皓,才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可悲可嘆。
韋昭對孫皓赤膽忠心,孫皓為何不放過他,主要原因是什麼?
韋昭,字弘嗣,是吳郡雲陽縣人。年輕時好學問,能寫文章,先作丞相府屬官,後任西安縣令,回朝後任尚書郎,遷為太子中庶子。當時蔡穎也在東宮供職,生性喜好玩棋。
太子孫和被廢后,韋昭任黃門侍郎。孫亮繼位後,諸葛恪輔政,表奏韋昭任太史令,撰寫《吳書》。華核、薛瑩等人都參與此事。孫休登了帝位,韋昭任中書郎、博士、祭酒,又命他仿照劉向的先例,校訂群書。孫休又想要用韋昭任侍講,但左將軍張布新近受寵,做事品行多有污穢,害怕韋昭擔任侍講。認為儒生秉性精明強幹,害怕他用古今事例來警戒孫休的思想,堅持勸阻不用韋昭。
韋昭繼位後,封韋昭為高陵亭侯,升任中書、僕射,任職官署為侍中,總領左國史職事。當時韋昭所在部門,都迎合皇上旨意,多次進言說天降祥瑞正應了君王德行。韋昭對孫皓赤膽忠心,忠心不二,屢屢指責他的過失,經常用金玉良言批評韋昭的不足之處,天長日久,漸漸被孫皓所斥責怨恨。韋昭日益擔憂害怕,說自己衰老,請求辭去職務。侍從二官員請求皇上,想要韋昭完成他寫的史書,使後代帝王事業另有所託,孫皓卻不以為然。
當時韋昭有病,醫藥護理對他越來越重要,不能飲酒,孫皓經常宴請群臣,沒有不一日飲酒的。不管坐中的人能否飲酒,一律以飲七升為限度。即使不能完全飲入口中,也都要完全取來澆灌。韋昭平常飲酒不過三升,剛見面時禮待他,與別人不同,時常為他減少分量,有時暗中送他茶水來當酒。然而到了不受寵幸時,更受逼迫,勉強不飲就會認為是罪過。孫皓又在酒後讓侍臣為難,折辱公卿大臣,還進行嘲弄打擊,揭髮指責他們的隱私和短處,把這當作歡樂。當時如有過錯,或有人誤犯了孫皓的忌諱,就被捆綁關押,甚至被殺死。
韋昭認為這樣做,對外互相有傷害,對內增長了仇恨,使國家不能莊重威嚴,不是好事情。但他只以經義言論提出疑問罷了。孫皓累積了前後的憎惡與怨忿,將韋昭拘捕關入獄中。這一年,是鳳凰二年。韋昭通過獄吏上書說:「囚犯我受恩被憐憫,竟沒有絲毫可以報答皇上的地方。但我還有一點個人的想法,希望能讓皇上知道。囚犯我從前見到民間有古代史書,注有帝王傳記,其它傳記上大多空缺,在書籍上的也有錯誤。我查考傳記,考核異同,採集看到和聽到的,以此寫成《洞紀》一書。從庖犧開始,直到秦漢,另寫一卷。此事還未完成,又見到劉熙寫的《釋名》一書,確實多有佳處。但事物品類眾多,很難周密研究,所以又寫了《官職訓》以及(辯(釋名)》各一卷,想要進表獻上這些書。剛剛寫作完成,特在死前陳述情況,乞求告知秘府,到宮外收集選取,呈進內宮讓皇上知道。後怕自己的淺陋蔽塞,不適合天子的視聽,懷著恐懼微弱的氣力,乞求皇上哀憐體察。韋昭希望以此乞求赦免,但孫皓卻又責怪他的上書有污跡,又以此責難韋昭。
韋昭上書回答說:「囚犯我寫此書,實在是想要上奏皇上,害怕有謬誤,多次審讀,不免有些污點。被責問感到惶恐戰慄,氣弱口吃,特此補述。叩頭五百下,雙手自己自懲。」華核也接連上書援救韋昭,說:「韋昭遇上千載難逢的好運,特別受到皇上哀憐賞識。因為他通儒學,能與史官、顯貴侍從皇上,迎合天子垂問。聖朝仁厚,恭謹地辦事,追懷前賢,在祭祀神靈之時,流淚請求赦免韋昭。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良史之才,想使他完成所寫的史書,容忍而沒有殺他。史書完成,流傳永遠。如今韋昭在吳國,也就是與司馬遷一樣的奇才,應當善待韋昭這一類人才,韋昭已七十歲,來日不多,乞求赦免他的死罪,作為終身囚徒,讓他完成寫書的事業,永能傳示後人,流傳百代。」
孫皓依然還是不答應,終於不肯放過韋昭,將其殺害,將他的家屬放逐到零陵郡。小編認為,雖然韋昭對孫皓赤膽忠心,忠心不二,但是因為韋昭性情直率,不會討好、迎合孫皓,才落得如此悲慘結局,他是典型的悲劇人物,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