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坦克作為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20世紀末到30世紀大放異彩。然而這些設計新穎貌似「全能」的坦克卻鮮有實戰機會。蘇聯早在1933年便裝備了T-35重型坦克,裝備一門76毫米主炮與兩門37毫米副炮以及一挺機槍,總共生產了61輛,乘員達到了11人。很明顯在實戰中,車長要對10名乘員分別下達命令是很不現實的。衛國戰爭爆發後,這批坦克很快就被消耗殆盡了。
▲蘇聯多炮塔重坦的開山之作——T35
為了研製T-35的替代品,同時吸取了最近的西班牙內戰中的經驗,蘇軍認為新一代多炮塔坦克必須有足夠厚實的裝甲來抵抗敵軍反坦克火力的攻擊,同時需要能解決對方防禦工事。1938年,位於列寧格勒的185廠正式開始了T-100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1939年研製工作完成,同時生產出一輛原型車。與T-35相比,T-100最大的特點便是裝甲,其厚度達到了70毫米,足以抵擋37毫米反坦克炮近距離攻擊,同時其採用的雙炮塔設計也大幅降低了車組乘員數目,從11人減少至6人。火力方面也有提升:一門76毫米L-11主炮與45毫米副炮能同時兼顧反工事與反裝甲的任務。儘管全重達到了55噸,高達850馬力的發動機也能保證其以38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前進。
▲T-100重型坦克
與此同時,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中,著名的坦克設計師科京也沒閑著,他領導技術人員設計出了針鋒相對的SMK多炮塔重型坦克與之競爭。二者的具體技術參數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僅僅只有外觀上有些許差異,以及SMK重型坦克輕了三噸左右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與T-100坦克有明顯的差異,SMK最初採用了三炮塔方案。然而當木質模型被斯大林參觀後,領袖本人嘲笑道」你們打算在坦克里搞百貨商店嗎?」,於是技術人員立刻做出修改,這才有了最後人們見到的SMK重型坦克。
▲幾乎與T-100相同的SMK重型坦克
毫無疑問,吸收了西班牙內戰以及T-35重型坦克經驗的T-100與SMK重型坦克是蘇軍中的明星。然而,其貌似「萬金油」的角色還需要進一步實踐驗證。因此,1939年爆發的冬季戰爭毫無疑問是最佳的試驗場。蘇軍迫不及待地將一輛T-100原型車(另一輛為了對付芬軍工事加裝130毫米海軍艦炮,命名SU-100Y,從未投產卻參與了莫斯科保衛戰)與一輛SMK原型車投入冰天雪地的芬蘭,試圖一舉撕碎芬軍的防線。然而,讓蘇聯人大跌眼鏡的是,芬蘭軍隊卻輕易地擊毀了這三輛彌足珍貴的原型車,這也為多炮塔坦克的實戰能力打下了一個十分失敗的烙印。因此在隨後的戰爭中,蘇軍研製的其它多炮塔重型坦克(如KV-4的一些方案)從未能付諸實踐。
▲幸運存活下來的SU-100Y自行火炮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言,成功與失敗相互滲透並且可以互相轉化。日後大名鼎鼎的蘇維埃之盾——KV-1重型坦克便是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的產物。它將繼承前輩的衣缽,為保衛祖國和人民而同法西斯分子拼殺。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被斯大林嫌棄,上戰場就被打爆!蘇聯最後兩款多炮塔坦克有多衰?
多炮塔坦克作為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20世紀末到30世紀大放異彩。然而這些設計新穎貌似「全能」的坦克卻鮮有實戰機會。蘇聯早在1933年便裝備了T-35重型坦克,裝備一門76毫米主炮與兩門37毫米副炮以及一挺機槍,總共生產了61輛,乘員達到了11人。很明顯在實戰中,車長要對10名乘員分別下達命令是很不現實的。衛國戰爭爆發後,這批坦克很快就被消耗殆盡了。
▲蘇聯多炮塔重坦的開山之作——T35
為了研製T-35的替代品,同時吸取了最近的西班牙內戰中的經驗,蘇軍認為新一代多炮塔坦克必須有足夠厚實的裝甲來抵抗敵軍反坦克火力的攻擊,同時需要能解決對方防禦工事。1938年,位於列寧格勒的185廠正式開始了T-100重型坦克的研製工作,1939年研製工作完成,同時生產出一輛原型車。與T-35相比,T-100最大的特點便是裝甲,其厚度達到了70毫米,足以抵擋37毫米反坦克炮近距離攻擊,同時其採用的雙炮塔設計也大幅降低了車組乘員數目,從11人減少至6人。火力方面也有提升:一門76毫米L-11主炮與45毫米副炮能同時兼顧反工事與反裝甲的任務。儘管全重達到了55噸,高達850馬力的發動機也能保證其以38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前進。
▲T-100重型坦克
與此同時,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中,著名的坦克設計師科京也沒閑著,他領導技術人員設計出了針鋒相對的SMK多炮塔重型坦克與之競爭。二者的具體技術參數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僅僅只有外觀上有些許差異,以及SMK重型坦克輕了三噸左右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與T-100坦克有明顯的差異,SMK最初採用了三炮塔方案。然而當木質模型被斯大林參觀後,領袖本人嘲笑道」你們打算在坦克里搞百貨商店嗎?」,於是技術人員立刻做出修改,這才有了最後人們見到的SMK重型坦克。
▲幾乎與T-100相同的SMK重型坦克
毫無疑問,吸收了西班牙內戰以及T-35重型坦克經驗的T-100與SMK重型坦克是蘇軍中的明星。然而,其貌似「萬金油」的角色還需要進一步實踐驗證。因此,1939年爆發的冬季戰爭毫無疑問是最佳的試驗場。蘇軍迫不及待地將一輛T-100原型車(另一輛為了對付芬軍工事加裝130毫米海軍艦炮,命名SU-100Y,從未投產卻參與了莫斯科保衛戰)與一輛SMK原型車投入冰天雪地的芬蘭,試圖一舉撕碎芬軍的防線。然而,讓蘇聯人大跌眼鏡的是,芬蘭軍隊卻輕易地擊毀了這三輛彌足珍貴的原型車,這也為多炮塔坦克的實戰能力打下了一個十分失敗的烙印。因此在隨後的戰爭中,蘇軍研製的其它多炮塔重型坦克(如KV-4的一些方案)從未能付諸實踐。
▲幸運存活下來的SU-100Y自行火炮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言,成功與失敗相互滲透並且可以互相轉化。日後大名鼎鼎的蘇維埃之盾——KV-1重型坦克便是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的產物。它將繼承前輩的衣缽,為保衛祖國和人民而同法西斯分子拼殺。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OneRepuber。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